顆粒在線訊:北京時間2021年11月23日0時,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Michelle C.Y. Chang團隊在Nature Chemistry上發(fā)表了一篇題為“A dual cellular–heterogeneous catalyst strategy for the production of olefins from glucose”的新研究。
課題組運用細胞代謝工程和異相催化高效串聯(lián)實現(xiàn)從葡萄糖到燃油組成物烯烴的可再生合成。論文通訊作者是Michelle C.Y. Chang(張嘉瑜)教授,紐約州立大學王真教授;王真教授和武漢大學宋恒教授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。
作為工業(yè)社會的能源基礎,石油能夠提供高度還原以及無基團取代的烴類用做燃料、工業(yè)潤滑油以及多種聚合物等化工產品。然而,石油屬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,對其過度依賴會造成能源危機、環(huán)境污染和溫室效應。因此,研發(fā)可再生來源的烴類,例如生物可再生烴類,可以作為一種有效途徑來滿足現(xiàn)代社會的能源需求和環(huán)境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然而,生物來源的烴類大多含有多種基團取代,比如酯類和醇類(其親水性易使燃料水分超標),而非人們常用燃料(如無基團取代烴類)。此外,生物來源的烴類大多數碳鏈偏長,不宜作為燃料。
這篇報道里,Michelle C.Y. Chang團隊針對生物來源烴類和燃料烴類的化學結構差別,通過基因工程及合成生物學技術設計和構建了能大量產生3-羥脂肪酸的菌株,并基于這些生物來源的3-羥基脂肪酸,運用路易斯酸異相催化一步將3-羥基離去生成適用于燃料的烯烴結構。該設計的巧妙之處在于3-羥基的引入使得生物來源的3-羥基脂肪酸在異相催化脫羧的過程中無需再加入還原劑即可實現(xiàn)向燃料烯烴結構的轉化。此外Michelle C.Y. Chang團隊可通過所引入酶對底物鏈長的選擇性,高效生產碳鏈長度為C8-C10脂肪酸鏈,從而使其異相催化轉化后的產物為中鏈長烯烴,并與燃油鏈長近似。該產生烯烴的碳源是植物來源的葡萄糖,因此運用該方法合成的烯烴是可再生的。該報道通過將生物途徑(合成3-羥基脂肪酸)和化學途徑(烴類去修飾)串聯(lián),實現(xiàn)了可再生烯烴的合成。目前,從葡萄糖到烯烴的轉化效率為理論值的8%,未來該方法有望實現(xiàn)更高效的可再生烯烴合成。
首先,該團隊發(fā)現(xiàn)了可支持3-羥基脂肪酸合成的一系列新型酶。其中,在戀臭假單胞菌(Pseudomonas putida)以及恥垢分枝桿菌(Mycobacterium smegmatis)中發(fā)現(xiàn)的硫解酶(thiolase)PaaJ9,氧化巰基輔酶A還原酶(oxoacyl-CoA reductase)FabG4,以及脫水酶(dehydratase)MaoC9,可催化以乙酰輔酶A為底物的Claisen縮合,還原,及水合反應。另外,該團隊還在厭氧球菌(Anaerococcus tetradium)中發(fā)現(xiàn)了對于碳鏈長度為8-10的巰基輔酶A特異的硫酯酶。
接著,利用新發(fā)現(xiàn)的酶構建了能大量生產3-羥脂肪酸的大腸桿菌菌株。該團隊將生物合成3-羥基脂肪酸的酶組件分別構建到多基因表達體系質粒中,并根據產量在搖瓶生產測試過程中進行優(yōu)化調整。在得到較優(yōu)菌株之后,他們利用生物發(fā)酵罐進行產量的工程化優(yōu)化放大,最終可實現(xiàn)3.6 克/升產量的C8-C10鏈長的3-羥基脂肪酸,同時還生產0.74 克/升的正辛酸(該產量已接近正辛酸在水中溶解度)。
最后,運用路易斯酸異相催化將生物來源的3-羥基脂肪酸轉化為烯烴。該團隊基于從上述菌株生物發(fā)酵生產的脂肪酸產物,利用異相催化方法篩選出合適的路易斯酸催化劑,最終可將發(fā)酵產物在小于350攝氏度、并且無需加入還原劑條件下以30-40%的選擇性脫羧轉化為庚烯(C7)和壬烯(C9)。因此,從該方法生物轉化源頭的葡萄糖算起,到最終產物烯烴的總轉化效率為理論值的8%,未來該方法有望實現(xiàn)更高效的可再生烯烴合成。
該報道的作者包括Michelle C.Y. Chang,王真,宋恒,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Edward J. Koleski, Noritaka Hara,Yejin Min,以及明尼蘇達大學的Dae Sung Park,Gaurav Kumar和Paul J. Dauenhauer。
相關論文信息: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57-021-00820-0
版權與免責聲明:
(1) 凡本網注明"來源:顆粒在線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顆粒在線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顆粒在線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(2)本網凡注明"來源:xxx(非顆粒在線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(3)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