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否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讓電流川流不息呢?荷蘭物理學家卡莫林·昂內斯做到了。
1882年,昂內斯決定把研究課題集中在低溫物理上; 1906年,他利用氣體在真空中迅速膨脹的辦法,獲得了超低溫,首先獲得了液態(tài)氫;908年7月,他終于獲得了最低溫度4.2開(零下268.96攝氏度),這是人類科學史上第一次見到液態(tài)氦的奇特狀態(tài);1910年,他獲得了1.04開(零下272.12攝氏度)的超低溫,這是對自然的極限探索,因此他得名“絕對零度先生”。
1911年4月8日,昂內斯選擇金屬汞測試,發(fā)現(xiàn)了金屬特異導電性質;他又繼續(xù)做了超導實驗,發(fā)現(xiàn)在超低溫下,錫、鉛及其他一些合金也具有超導電性,這個結果不僅震驚了當時的物理學界,也沖擊了人們對于導電機制、導體性質的認識。
昂內斯首次開發(fā)了超低溫技術,首次制備出液態(tài)氫、液態(tài)氦,尤其是他對超導電性的驚人發(fā)現(xiàn),開創(chuàng)了百年的超導電研究史。昂內斯被尊為超導科學之父,并獲得了19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。
??恕た帧ぐ簝人梗℉eike Kamerlingh Onnes,1853~1926),荷蘭物理學家,雅號“絕對零度先生”,1911年發(fā)現(xiàn)了物體的超導性,低溫物理學的奠基人。191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, 以表彰他對低溫物質特性的研究,特別是這些研究導致液氦的生產。
要想使超導投入實用,必須設法提高超導溫度。20世紀60年代人們開始了高溫超導研究。1987 年,美國科學家和中國科學家趙忠賢在釔鋇銅氧(YBa2CuzO)材料中,使超導溫度提高到了90K以上,超越了液氮的禁區(qū)。隨后幾年,高溫超導臨界溫度迅速提高,高溫超導材料不斷問世,為超導現(xiàn)象從實驗室走向應用鋪平了道路。
超導電性具有很重要的應用價值。高溫超導材料的出現(xiàn),必將大大擴展超導電性的應用前景。
神奇的超導現(xiàn)象已經在現(xiàn)實中得到應用
版權與免責聲明:
(1) 凡本網注明"來源:顆粒在線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顆粒在線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顆粒在線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(2)本網凡注明"來源:xxx(非顆粒在線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(3)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