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日,記者從中南大學獲悉,該校劉敏教授團隊和加拿大Edward Sargent教授、臺灣科技大學黃炳照教授等團隊合作,首次從金屬量子點中“捕獲”二氧化碳,使二氧化碳還原效率提升200%以上,大大提升了碳循環(huán)利用效率。相關成果日前發(fā)表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《焦耳》上。
據(jù)悉,利用電化學還原,在溫和可控的條件下,將二氧化碳還原為有用的碳氫燃料和化學品,是“捕獲”大氣中二氧化碳、解決其循環(huán)利用的有效途徑。然而,這一途徑的實現(xiàn),卻受限于催化劑難覓之困。
通訊作者劉敏介紹,有一類名為“量子點”的重要低維半導體材料,其含有大量可導致光電性能下降的“缺陷點位”。這些“缺陷”,恰好能改善催化劑活性。只是,這種特性很難在常規(guī)金屬催化劑中被利用。此次,三方團隊合作,通過將硫化物量子點原位電化學還原,實現(xiàn)了高倍率金屬空位量子點的制備,并將其應用在了二氧化碳還原領域。這種量子點衍生的催化劑,保持了3—5納米的尺寸大小,但其金屬空位高達20%,并在金屬量子點中呈現(xiàn)良好的原子級分散,從而為二氧化碳還原反應提供了合適的原子結構與電子結構。在數(shù)百小時的二氧化碳還原反應中,它均保持了良好的催化活性,性能超出現(xiàn)有催化劑兩倍以上。此外,通過驗證,該類催化劑在多種金屬,如金、銀、銅、鉛等均有良好普適性,有望在二氧化碳循環(huán)利用中帶來潛在應用。(記者俞慧友)
版權與免責聲明:
(1) 凡本網注明"來源:顆粒在線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顆粒在線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顆粒在線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(2)本網凡注明"來源:xxx(非顆粒在線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(3)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